来源:开菠萝财经
日前,螺蛳粉头部品牌“好欢螺”被消费者曝光“吃出虫卵”,引发热议。“虫卵事件”后的两天,“好欢螺 虫卵”“好欢螺回应”的话题登上热搜后,11月28日凌晨,好欢螺才发布声明,称自身生产流程完全符合食品安全标准且经权威认证,并“硬气”地表示将针对事件进行核查,“若幕后存在推动,将依法维权”。28日晚,好欢螺再次发布声明,称已成立专项调查组对生产现场进行全面检查,同时对涉事批次产品进行全链条追溯,未发现异常。其还强调,已与投诉顾客取得直接联系,力求向公众全面还原本次涉事产品的客观真实情况。一天内的两次声明,不但遭“螺友”差评,还被公关从业者称为“反面教材”。但离谱的是,“虫卵事件”中的螺蛳粉,却被一众网友“低价求回收”。这些“回收者”,或许是出于占便宜的心理,或许是对网红食品“翻车”免疫,但这也足以说明,够臭、够辣、够酸爽螺蛳粉已经让不少年轻人“上瘾”。不过,作为博主流量密码、大主播直播间常客的网红螺蛳粉,曾频频被曝出食品安全问题,包括好欢螺、螺霸王、李子柒等在内的多个品牌,都曾因产品质量问题遭遇消费者投诉。此次虫卵事件,其实也给包括好欢螺在内的螺蛳粉品牌们,敲响了一次警钟:在食品安全问题上,任何品牌都抱不得一点侥幸心理。
被曝吃出虫卵,
好欢螺“强硬”回应遭群嘲?
11月25日晚,一位小红书博主在平台晒出图片称,“吃好欢螺吃出了虫卵”,但因为是“水烧开后直接倒进去”的,并不清楚异物来自哪个料包。该博主笔记显示,其10月8日从拼多多某商家处购买了10袋好欢螺加辣加臭版螺蛳粉(2021年9月16日产),共花费117元。据该博主讲述,向平台投诉后,平台向其赔付200元,并承诺对商家进行限流处罚,之后,商家道歉并全额退款、赔付1000元。但品牌方对该博主坚称,商家未得到品牌授权,进货来源不明,且开包之后无法核实异物来源。11月28日,“好欢螺 虫卵”“好欢螺回应”登上微博热搜,众多螺蛳粉爱好者纷纷表示,“吓得头皮发麻”“手里的螺蛳粉顿时不香了”“突然戒掉了螺蛳粉”。事情发酵后,品牌方在当天凌晨紧急回应,“调料包装均经过巴氏消毒灭菌处理”“生产作业均在十万级GMP认证车间完成”“完全符合食品安全标准且经过权威认证”。同时,好欢螺对于此次舆情的快速发酵提出了质疑,称“将针对事件进行核查,若幕后存在推动,将依法维权”。
但这份“过于硬气”的声明,反而让一众“螺友”更加“反感”。“产品被曝质量安全问题,还没调查清楚就甩锅给‘舆论推手’,对这个品牌的好感度直线下降。”一位消费者吐槽道。11月28日晚,好欢螺再次发布说明,称已成立专项调查组对生产现场进行全面检查,同时对涉事批次产品进行全链条追溯,未发现异常。其还强调,已与投诉顾客取得直接联系,力求向公众全面还原本次涉事产品的客观真实情况。一天内的两次声明,不但遭到“螺友”差评,还被公关从业者称为“反面教材”。“它连发的两次声明,比不说话还要严重。”资深品牌公关人马克认为,好欢螺把首次回应的时间选在凌晨,“差点诚意”,而且内容没有首先回应消费者的疑问,反而把问题抛给公众,潜台词是“我们就在这里,真假你们自己调查”,这是自己给自己挖坑,基本属于自毁式回应。在营销行业人士如松看来,好欢螺的第二次声明是在给第一次声明拆台。第一次声明那么“硬气”,让外界以为品牌手握被恶搞或被敲诈的“实锤”,故以强硬的姿态体现对产品的自信。但第二次声明“露馅”了,又暴露自己并无实锤,那此前对产品的自信,也就难让消费者信服。如松表示,“大众等的是一个‘问题解决’向的回应,先解决当事人的问题,再谈其他,在问题调查清楚前的强硬声明,对大众来说是无效的。”中国食品产业分析师朱丹蓬也表示,好欢螺首先应该做的,是对涉事产品进行审查,并第一时间向外界公布原因和结果,“不第一时间正面回应质量问题,会给消费者留下缺乏社会责任的印象,可能会对品牌形象造成较大损害。”“也许好欢螺事后忽然‘开窍’,但第一步已经踏错了,竞品品牌有可能借它的错误,做好自己的品牌维护。而好欢螺只能用更大的代价挽回事态。”马克表示。
“虫卵事件”后还被低价求购,
螺蛳粉有多上瘾?
针对此次好欢螺“虫卵事件”,虽然大多数网友认为,消费者没有必要自导自演“恶心自己”“网红食品翻车,一点都不稀奇”,但还是有人对真实性提出质疑,“为何虫卵经高温煮沸都没散开”“为何同批次只有一袋出现虫卵”“会不会是涉事店铺销售假冒伪劣或过期食品”……事件真相之外,更多“螺友”发愁的是,囤货如何处理。刚过去不久的双11,不少螺蛳粉爱好者们都进行了“补货”,如今“好欢螺”被曝吃出虫卵,比指责品牌商家更麻烦的是,如何处理囤货。有博主称,家里还有40包好欢螺,但已经确认收货,不知道是否能退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