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anews 3月7日消息,今晚22点,由Bianews、腾讯科技和31区举办的区块链领域【区块链50人】分享直播,邀请到WeMedia CEO李岩和中国人民大学大数据区块链与监管科技实验室主任杨东,以“如何冷静分析区块链?”为主题,从多个角度和你一起聊聊区块链。
李岩:WeMedia新媒体集团CEO、区块链投资人,90后创业者,2014年4月,李岩创办的岩浆互动与WeMedia自媒体联盟、科技媒体Bianews正式合并为WeMedia新媒体集团,李岩任COO一职。2015年12月,升任董事长兼CEO。2016年2月,他被福布斯评定为改变媒体行业现状的年轻人,入选2016《福布斯》亚洲青年创业者榜单。
杨东:中国人民大学大数据区块链与监管科技实验室主任,金融科技与互联网安全研究中心主任,国家互联网金融安全技术专委会委员,国务院互联网金融专项整治办公室专家。积极参与电子商务法的起草工作,受到全国人大财经委书面嘉奖。
Bianews总结对话记录如下:
李岩:Hi,大家晚上好。我是WeMedia CEO 李岩。首先感谢腾讯科技的小伙伴们为这次的对话做出的工作。很高兴今天邀请到了中国人民大学数据区块链与监管科技实验室主任,杨东教授。也感谢来观看本次直播的观众朋友们。希望此次分享能激发大家一些思考,能给大家带来一些收获。
杨东:大家好。
李岩:我今晚准备了一些关于区块链以及代币的问题,稍后会请杨东教授一一回答。大家在观看图文直播的同时,也可以把你们的一些问题提出来,我们会筛选一些问题,在我的提问结束后,请杨东教授来进行解答。
去年十二月份,投资人徐小平喊出全面拥抱区块链。春节期间三点钟再一次把这几个字推上高潮,但我们发现,其实大部分人都是看热闹,随大流,相当一部分人连区块链是什么都不知道。那今天我代表观众问的第一个问题就是,什么是区块链?区块链为什么这么火?
杨东:通常而言,区块链是指一个分布式的数据共识机制,维护一条持续增长的数据记录列表构成的链,具有不可篡改等基本特征。区块链由一个个区块数据结构组成,每个区块上都包含了数据、时间戳、关联到上一个区块的信息以及相应的可执行代码,被用于在陌生主体之间实现分布式的协同记账。
区块链以其广泛的应用前景吸引了人们的关注,但也有很多人是希望凭借区块链的概念或加密代币一夜暴富。
浙江杭州的丁剑平总曾经说过,人工智能是大脑的话,区块链就是血液。我认为,人工智能更主要是生产力,区块链更多的是生产关系,所以在某种意义上,它比人工智能维度更高,对经济社会国家,乃至个人更具广泛的影响和冲击。某种意义上,在重新构建行为规则与法律制度。所以,区块链火起来是必然的。我从2014年下半年开始研究区块链和众筹金融,我始终相信区块链必定会改变我们的未来。今天,已经开始爆发。
李岩:从我个人来看,区块链技术还停留在一个特别原始的阶段,甚至没有一个可用的os系统,这就好比手机还停留在黑白屏时代,但大家的说法都到了vr时代。这种时候,应用很难落地,就算勉强落地,对人们可能也没有什么价值。 那么第二个问题,杨教授您认为:区块链能给人们带来哪些好处?目前的发展阶段是如何的?
杨东:区块链作为信任传递的工具,能够在没有中心化节点的前提下实现陌生人之间的可信记账,从而为金融交易和经济生活的其他方面带来巨大的机遇。目前,区块链的技术仍在不断的更新换代,相关的技术创新和应用创新层出不穷,处于不断的变化之中。区块链发展阶段可以总结为三个阶段,3.0是区块链开始应用到包括金融、能源、电子存证、农业、医疗等在内的各个可能的场景。目前,已经处于3.0阶段。当然,各个场景的应用才刚刚开始,具体应用效果还需要检验和不断的完善提升。
李岩:区块链这门技术在几年前已经被提出,但因为缺少规则和监管,很多时候变成了一件考验人性的事情。第三个问题,在当下您认为:区块链相关的应用落地目前还存在哪些困难?
杨东:区块链技术应用在某些领域,比如虚拟货币发展速度迅猛,但是还存在很多的困难和问题。第一,法律和监管仍然相对滞后。与域外先进国家相比较,缺乏对数字货币进行定义并管理其交易和交易平台的专门法律,同时,目前《证券法》的规定也难以解决数字货币发行的问题。第二,技术上还不够成熟,速度和效率还比较低,难以开展大规模的交易和场景应用。第三,区块链和数字货币将是我国发展的一大领域,未来也可能是综合国力的一部分,但是标准和规则还没有形成,达成共识还存在较大的困难。第四,区块链相关的人才匮乏,继续开展相关的培训工作,我们人民大学金融科技与互联网安全研究中心以及区块链实验室正在开展这项人才培养工作和高端培训计划。第五,在这一领域的各类学术研究稀少,研究力量不足,这是目前的痛点。
区块链这么火,是因为中国。
李岩:第四个问题,对于普通用户而言区块链这门技术他们并不太关心,真正让用户关心的是与其生活相关的事情,比如理财。很多人也把区块链等同于代币。 您认为两者是什么关系?投资区块链项目能否成为一个“靠谱”的理财方式?
杨东:区块链技术是人类社会新一轮的技术创新的杰出代表,当前的技术创新,虚拟代币只是区块链技术的一种应用场景,如前所述,区块链技术正开始在其他领域广泛的应用。
区块链技术可以应用到农业领域,让每一个鸡蛋,每一个农产品更加靠谱。
目前,虚拟代币相关市场较为混乱,而且缺乏相关的监管,市场的风险非常高,建议没有充足专业知识和风险承受能力的投资者应当小心谨慎。
有关利用各类数字货币进行诈骗、传销等违法犯罪活动的防范与打击可以参考“众筹金融研究院”的公众号,上面有详细的文章。
李岩:现在大批投机者疯狂涌入数字货币投资市场,那您认为虚拟代币它有什么价值?有收藏价值吗?没有虚拟币就没有区块链的说法是否正确?
杨东:虚拟代币的种类多种多样,有些具备实用价值,有些则不具备,不能一概而论。“没有虚拟代币,就没有区块链”这种说法不正确,因为虚拟代币只是区块链应用的一种场景。同时,虚拟代币和区块链是两个不同层次的概念。作为一种技术工具,区块链是技术中立的,不直接存在金融和法律上的风险,反而可能具备更为广泛的前景和潜力。目前,市场上的虚拟代币大部分存在极高的风险,希望大家谨慎对待。
李岩:中本聪在设计比特币的时候,比特币的很多特性实际上是参照黄金的特性来设定的,例如总量恒定等。但我个人认为,比特币和黄金一样,都不具备支付属性,未来只会成为一种价值标准。那您认为比特币的市值能否接近黄金市值?甚至超过黄金市值?
杨东:比特币作为一种总量有限的数字货币,已经逐渐成为数字世界的“黄金”,相关市场对它的认可程度较高,比特币的市值接近黄金市值,甚至超过黄金市值是完全有可能的。但是,随着技术创新的发展,比特币也有可能被市场所抛弃,现在尚难以下定论。
李岩:那么接下来,进入今天的重点环节。我们要为行业内的从业者,问一些大家比较关心的相关政策和监管问题了。
新行业的出现往往会出现很多乱象,您认为中国的监管会实行行业监管,还是政府监管?目前政策已经有些动向,您认为是否会出台明确的监管政策,什么时候会出台,有什么变化,对区块链的发展和投资带来怎样的影响?
杨东:虚拟代币作为新兴事物,法律规制相对落后,针对虚拟代币需要采取特殊的立法监管措施,国外已经涌现了一批相关研究成果,一些国家也已经将其转化为了立法实践,但仍存在一些法律规制上的不足。目前我国法律仅把虚拟代币单纯视作虚拟商品,因而缺少相应的反洗钱、反恐怖融资规制,存在着一定的法律缺陷。我们刚刚去日本考察完回来,日本已经在全世界数字货币法律和监管走在前列,尤其是构建了政产学研用的沟通探讨和推进监管立法的良性机制,非常值得我们借鉴。
区块链作为一种技术工具,是技术中立的,不直接存在金融和法律上的风险,而目前的关停虚拟货币交易平台,禁止比特币平台交易与当前大力发展区块链并不冲突。对风险的监控和治理,并不代表我们拒绝创新。区块链应用与发展具有广阔的前景。
李岩:刚您也提到,区块链技术可以应用到农业领域,让每一个鸡蛋,每一个农产品都更加靠谱。区块链技术如果融合到各个行业,将如何改变我们的生活?请您详细说一说。
杨东:区块链应用到我们生产生活消费娱乐学习等各个方面,将会使我们的东西更加可信高效,便捷。总而言之,让我们的生活更加美好。
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国家鼓励区块链的技术发展和应用创新,尤其是结合到各个行业的应用。区块链的不可预支价值体系保障了区块承载权益的“真实性”,保障了不可信双方间进行金融权益交易的安全性。因此可以用于资金交易、债券交易、网络借贷等商业模式,能够避免繁琐的身份验证、交易清算过程,降低金融交易成本。区块中哈希值效验、时间戳等严格界定了区块的次序,保障了区块信息的不可篡改和伪造。因此区块链技术可以用作政府机构颁发的证书、执照、许可证,甚至可以作为个人身份信息的证明,实现诸如选举投票、民主评议等,具备十分广泛的应用前景。
蚂蚁金服、腾讯、京东金融、宜信等代表性的金融科技企业,我国的金融科技发展已经引领世界,为什么我国能取得这样一个地位,从监管角度来说,我有幸参与了央行、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等机构互联网金融监管的研究和讨论等相关工作,也参与了全国人大《电子商务法》、《证券法》等相关法律的制定和修改工作,我个人认为,拥抱监管、行业自律、消费者保护是重要的经验和金融创新得以发展的根本。
李岩:基于我们WeMedia的业务,我们在研究区块链技术在内容版权方面的应用,您有什么建议吗?
杨东:《链金有法:区块链商业实践与法律指南》这本书专门有一节内容讨论了这个问题,建议您去阅读一下。
杨东教授补充了之前有关币圈炒作的问题:
杨东:针对币圈炒作局面,对这方面的治理是一个系统工程。首先,法律规定必须先行,详细规定出何种行为是被接受的,何种行为是不被允许的。其次,法律监管必须贯穿其中,仔细审视该种行为是否合法合规。最后,法律惩治必须跟上,针对扰乱市场经济秩序的行为,绝不姑息。
具体而言,建议借鉴域外经验,吸纳反洗钱特别金融行动工作小组(FATF)等国际组织的建议,明确各种币的性质,将其纳入法律监管的体系中。对于商品类的币,仅允许在拥有牌照的交易场所内进行交易,确保交易风险可控。对于ICO发行的各类代币,应当明确其法律性质,对具有证券属性的币,应当适用《证券法》对其进行监管,将其发行和交易的过程规范化、可控化。
李岩:感谢杨东教授前面的解疑答惑,我的问题问完了。直播的过程中,很多网友都在积极讨论,也提出了一些问题,我们筛选了两个网友的问题,请您回答一下。
1,区块链技术现在处于那个阶段?如果对比手机的发展,现在区块链技术对应手机的那一阶段? 2,在ico泛滥时,怎样分辨哪些是真正想做区块链的应用?哪些又是空壳融资?
杨东:如果对比手机的发展阶段的话,现在区块链发展到诺基亚阶段,肯定还没有到智能手机时代,估计还需要2-5年,才能进入到区块链的智能手机时代。
首先,需要看项目发起方是什么样的主体,哪些人是这个项目主要的负责人,CEO、CTO等是否具有强大的技术背景,场景应用,管理经验等相关因素,总而言之,对于早期的项目主要是看人。第二是,对于项目本身,区块链的基础设施非常重要,所以有关区块链应用基础设施的技术项目比较受追捧。第三,如果只有非常简单的白皮书,没有实质性的技术和场景应用,往往像这种情况,就属于空壳融资。
很多问题由于时间关系,今天晚上只能点到为止,欢迎各位网友关注人民大学金融科技与互联网安全研究中心的微信公众号,“众筹金融研究院”,另外大家可以阅读《链金有法:区块链商业实践与法律指南》、《众筹金融》这两本书,上面有详细的讨论。
李岩:再次感谢杨东教授的解疑答惑,和腾讯科技的小伙伴们的积极配合。 也感谢一直在观看直播的观众朋友们。我们今天就直播到这里,欢迎对区块链行业感兴趣的朋友找我聊聊。下一期我们将会请来另外一位区块链行业的大咖,跟大家一起互动。朋友们晚安。
杨东:大家晚安,期待下次能够有机会再与大家互动交流,再次感谢大家的支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