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加载中...
管理变革不是理想的解药
独立思考 2025-11-27 19:38

1、理想迎来了一份意料之中的惨淡财报,在财报业绩会上,李想否定了过去三年的“职业经理人”模式,宣布重回“创业公司”模式。再加上之前放弃“学华为”进行的组织结构调整,李想又一次向管理要效益了。


2、自从 MEGA 上市遇冷后,记不清理想已经做了几次组织结构调整了。一遇销售不利就进行组织结构调整,其实是很多公司的常规操作。因为找不准企业自身问题的时候,找管理问题是最容易的,毕竟任何一个企业都有管理上的问题,管理是企业的“替罪羊”。至于你说管理问题对业绩到底有多大作用,调整组织又能起多大作用,多数时候是搞不清楚的,只能先调了再说。


3、不能说理想这次重回“创业公司”模式,放弃“学习华为”对或不对,未来会给出答案,但不一定是正确答案。企业的成败盛衰本就不是一个能简单归因的问题,管理问题和组织架构在其中可能的权重并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大。有句老话,大概意思是打胜仗的团队没有管理问题,打败仗的团队管理问题就显现出来了。但这不恰恰说明管理问题其实一直客观存在着吗,并不因胜败而发生变化,只是有没有人在什么时间关注罢了。


4、李想或许是为了敲打团队,才会说自己的公司在过去三年变成越来越差的自己,但我真觉得大可不必如此。如果我记得不差,当理想 L系列大卖的时候,李想可是将成功归因于学习华为的 IPD模式的啊。而我们站在外边看,也看不到理想是三年来变得越来越差,只是去年的 MEGA 上市成为了理想的一道分水岭。如果按照李想现在之否定来倒推,是不是也说明管理和组织架构的变与不变对成败本身并没有那么重要呢?


5、我们站在外边雾里看花,不知道理想内部到底是有哪些问题。仅从理想汽车的毛利率看,理想应该是这些新势力新能源车企里管理最好的公司之一,否则支撑不了那么高的毛利率。但从这个角度看,理想现在想从管理要效益的投资回报率可能是比较低的。


6、企业做组织架构调整通常就两个原因,一是为了业绩、二是为了调人,两者之间可能相关也可能不相关。这个只要企业老板自己最清楚了,外人是无从判断的。但是这对于理想来说,我觉得都不那么重要,重要的还是是理想的产品问题,产品的选择、节奏、定位、定价等等。


7、还是要说回到MEGA,迄今我都无法理解理想为什么会把MEGA作为自己纯电的第一款车,唯一的合理解释可能就是想在纯电领域从高端往下打会比从低往高走更容易一些吧。但是又依据什么在上市之初定下了月销8000辆这一完全不切合实际的目标的,导致在上市遇冷后,完全打乱了自己的节奏,把自己后续的纯电车型上市推迟了近一年。


8、理想大获成功的增程系列源自于增程+家庭的差异化定位,源自于彩电、冰箱和大沙发在当时的产品差异化。但是这些都不是什么难以复制的,所以差异化很容易变同质化了。而从增程到纯电,理想又把这些成功要素平移了过来,但今时不同往日了。事实上,理想 i6 上市销售业绩不错其中一个原因就是把定位切换到了“小家”上了,当然另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定价还算便宜。


9、李想在财报电话会议上表示公司不应该陷入汽车行业的红海竞争。我想没一个公司愿意陷入,但是更现实的是没一个能补被陷入红海竞争。归根结底就是没有哪家新能源汽车公司真的有自己足够强的护城河,所以也就无法形成难以复制的差异化,所以大家最后只能去拼性价比、拼价格。蔚来凭着ES8和乐道L90两款车走在起死回生的路上靠的就是卷到极致的价格,但这可能只是今年的极致,明年大概率就会不知道谁家有更极致的价格出现了,毕竟零跑的暂时性成功已经给大家打下了样板了。这也不是李想说的靠着所谓具身智能形成的差异化能消解掉的价格战,更何况我们一不知道具身智能的差异化是否成立、二不知道如果成立又是否很难被人跟进复制。下个月初的 AI 眼镜会成为理想的解药吗?我看悬,我倒是只记得蔚来做过手机。


10、李想说低估了小米汽车,确实小米汽车目前取得的成功配得上所有人的低估。在同样的红海之争中,小米作为后来者能快速上量极为难得。舆论会质疑小米汽车的外观是否抄袭了法拉利和保时捷,但鲜少有人说其不好看的;可对于理想从MEGA 到 i8 和 i6,伴随的质疑声则主要是好看难看的争论,这可不是简单归因于黑水军和黑公关就可无视的争论。外观设计可能很难成为护城河,也可能很容易被复制,但是先入者的先发优势是很明显的。理想 L 系列的成功后,马路上跑的各种 SUV 多少都会有点像 L9 的,但是我们可曾看到有像 MEGA 或 i8 的车吗?这是不是也说明了同行对其外观设计的不认可。至于说瞄准女性用户这点来看,i6 是有改变的,无论从颜色还是请易烊千玺代言上都能看出来理想在讨好有决策权的女性用户,就是步子迈的还不够大,比如我一直确信 i6 如果再多推几种女性喜欢俄颜色,销量再往上拔高一截根本不是什么难事。


11、理想现在遇到的问题其实就是全行业共同面对的问题——缺少核心竞争力、缺少难以复制的差异化、更没有护城河。这些问题不是靠学不学华为能解决的,也不是靠组织结构调整能解决的,也不是职位经理人模式转为创业公司模式能解决的。就像李想又重新开始推崇的“创业公司”特斯拉的销售其实也是增长乏力,更没有什么快速迭代的新车。


12、对于新能源车企来说,未来销售的决定因素除了颜值、价格之外,安全和自动驾驶的权重会越来越高。而这两者也能形成更强更难复制的竞争壁垒。作为车主。我得说理想的辅助驾驶这一年来的进步是非常明显的,让我从过去 70% 左右的辅助驾驶里程提升到了现在基本都在 90% 以上的辅助驾驶里程了,这条路理想走得晚但走得对也走得够快。如果理想的管理模式切换或是组织结构调整能让辅助驾驶的路走的更快更安全,那也算是不白调整了。(转载自独立思考)

扫码下载app 最新资讯实时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