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加载中...
四年市值蒸发480亿,太二酸菜鱼投奔山姆
互联网品牌官 2025-09-23 17:02

2025年9月,沈阳网友发现当地所有太二酸菜鱼门店已全部关闭,这一消息让"太二酸菜鱼为何没人吃了"的话题迅速登上热搜。与此同时,广州山姆会员店里,标价119.9元的预制太二酸菜鱼正摆在显眼位置。


一关一开之间,折射出这个曾经的"酸菜鱼天花板"正在经历的艰难转型。四年时间,九毛九集团(09922.HK)的市值从2021年峰值时的近550亿港元跌至2025年9月的30亿港元,蒸发超520亿港元,折合人民币约480亿,缩水幅度高达94%。


创始人管毅宏的财富也从2021年的128.2亿元跌至2023年的101.1亿元,2024年起已连续两年跌出《新财富》500创富榜。雪上加霜的是,九毛九近期还被调出了港股通标的证券名单,资本市场的信心显然已降至冰点。


▲ 图源:微博

从巅峰到低谷的十年太二酸菜鱼曾创造过餐饮界的流量神话。凭借"酸菜比鱼好吃"的口号和一系列独特的店规——超过4人不接待、不拼桌、不加位、不外卖等,太二一度成为酸菜鱼界的"排队王"。


2019年巅峰时期,太二的翻台率高达4.9次/天,超过以服务著称的海底捞,客单价也一度冲上80元,成为母公司九毛九集团当之无愧的"增长引擎",并助推集团成功上市。但到了2025年中报,太二的翻台率已下跌至2.2次/天,客单价降至73元,几乎腰斩。


业绩数据同样不容乐观:2025年上半年太二实现收入19.48亿元,同比下滑13.3%,这是太二中期业绩首次出现下滑。门店数量从2024年6月末的612家收缩至547家,半年内净闭店65家,这是太二自2019年助力母公司上市后首次出现大规模关店。


▲ 图源:21世纪财经报道

不仅仅是太二,九毛九集团旗下三大核心品牌集体失速。怂火锅上半年收入4.16亿元,同比下降3.5%;九毛九西北菜表现更为惨淡,收入2.26亿元,同比跌幅高达22.6%。整个集团2025年上半年营收27.53亿元,同比下降10.14%;归母净利润6069万元,同比下降16.05%,营收和利润双双呈现双位数下滑。于是太二在成立10周年之际启动了全面改革。


最引人注目的是在广州推出的5.0"鲜活模式"新店型,门店内摆放鲜活食材并标注"当天到店"。据太二客服介绍,目前全国已有68家鲜活门店,计划到2025年底完成150家门店调改,2026年完成所有门店调改。这一举措显然是为了应对消费者对食材新鲜度的担忧。



同时,太二加快了海外扩张的步伐。自2021年进军东南亚市场以来,已在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印尼四国开设15家门店,且步入稳步盈利阶段。位于曼谷顶级商圈CentralWorld的门店过去两年营收保持高双位数增长,成为当地中餐消费的"流量担当"。


太二采用"1道招牌酸菜鱼+N道经典川菜+2款本土创新菜"的菜单设计,努力将当地客群发展为主力,目前东南亚门店华人顾客占比约30%。在预制菜领域的布局是另一重要举措。


2025年上半年,九毛九集团来自货品销售的收入从5496万提升至1.32亿,同比大增140%,占总收入的比重从1.8%提升至4.8%,这也是集团整体收入中唯一实现高速增长的板块。在山姆等渠道上架的预制太二酸菜鱼,售价119.9元/份,试图将线下门店的招牌产品延伸至家庭消费场景。


▲ 图源山姆极速达App


餐饮行业的集体困境九毛九的困境并非个案,而是整个中式连锁餐饮面临挑战的缩影。2025年上半年,多家餐饮上市公司业绩同样难言乐观。呷哺呷哺上半年营业收入19.42亿元,同比下降18.9%;


广州酒家上半年归母净利润0.39亿元,同比下降33%。餐饮行业正经历激烈的洗牌。2024年中国餐饮业闭店数攀升至409万家,闭店率61.2%,均超2023年。2025年上半年,国内餐饮相关企业新注册量134.7万家,而注销、吊销量达到105.6万家。虽然新增数量仍大于注销数量,但市场供给持续增加导致竞争愈发激烈。


价格战成为常态,众多餐饮企业进入微利时代。就连五星级酒店也放下身段,成都索菲斯锦苑宾馆在大堂外摆摊售卖10元大厨炒面、38元脆皮乳鸽,开业首月即实现日均1.2万元营收。这种"降维打击"给连锁餐饮品牌带来了更大的竞争压力。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太二的转型能否成功还未可知。


鲜活门店的改造需要时间和资金投入,海外市场拓展面临文化差异挑战,预制菜业务虽然增长迅速但占比仍然较低。消费者是否愿意为预制的太二酸菜鱼买单,能否接受从"不外卖"到"家庭预制"的转变,都是未知数。


餐饮行业正在经历从追求规模扩张到注重品质信任的转变。那些能够真正抓住消费者需求,在食材、口味、体验上建立信任的品牌,才能在这场残酷的竞争中存活下来。对于太二来说,这场转型之战才刚刚开始。(互联网品牌官)

扫码下载app 最新资讯实时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