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YU7爆单后,雷军在直播里说:“如果大家急着用车,我觉得国产新能源车都还不错,比如明天将发布的小鹏G7、月底将发布的理想i8,当然,Model Y也不错。”
Model Y是连续霸榜的中国纯电SUV老牌王者,YU7则是18小时锁单24万坐火箭晋级的新王者。
小鹏G7在7月3日发布,9分钟锁单1万台,这也是个相当不错的成绩,但在YU7的风头面前,何小鹏选择了低调。就产品角度,小鹏G7诚意很足,实用性很高的基础上又有两大领先科技配置,最大的问题是外形平庸。

理想i8将在本月发布,顾名思义,这是与理想L8一档的纯电6座SUV,9月理想i6也会上市。理想L系列的辉煌,i系列想延续,理想MEGA的优势,i系列也要继承。经历了去年mega的首发失利,理想纯电路线的成败在此一举。

如果以单月销量超2万为标准,已经上桌纯电SUV王者局的除了特斯拉和小米,还有一个玩家——零跑。零跑2025年6月销量达4.8万台,纯电SUV销量在3万档。
家家都想挤进这个王者局。除了小鹏、理想外,吉利(银河,极氪领克)、长安(深蓝)、华为系、蔚来、奇瑞(icar)、广汽(埃安、广汽丰田)、宝马、比亚迪、上汽……个个都在摩拳擦掌,只是有的还有一战之力,有的则离牌桌越来越远。
吉利、比亚迪、上汽通用五菱在小型纯电上取得了不少销量,不过这种成绩零跑、哪吒、奇瑞在几年前都达到过。实践证明,小型车能赚快钱,但很难转化为品牌势能,对王者局基本没有影响,故抛开不论。
以上,便是当前中国纯电SUV的格局。
二
2025是小鹏涅槃重生的第一年,年初我们写了一篇文章《2025,小鹏开始被头部车企视为威胁》,表达了对其势头的看好。7月3日晚,何小鹏披露了一组数字:小鹏汽车2025上半年交付了19万7189台,已经超过2024全年的交付量,海外销量突破18701台,增长了217%。
小鹏的逆袭是很成功的商业案例,只是在小米面前显得不够爽文。有网友戏言,小米在用苹果的方法造车,而(现在的)小鹏在用小米的方法造车。
随着小鹏用G7补上20万级纯电SUV的拼图,这句戏言得到了巩固,这的确是辆很有早期小米风范的车——配置高,算力强,跑分猛,但“公版造型”。
不过从汽车行业的角度,小鹏的做法又比较“旧势力”——用同一个平台底子快速推出多款甚至是拉皮换皮车,将一个价位区间高密度铺满,“多生孩子好打架”。吉利、奇瑞把这一套搞了十多年,已经玩到快反噬了。长城在10年前哈弗H6月销5万的好年景里,也是玩的这一套,各种版本sku多到连销售主管都搞不清楚。

G7有着和G6一样的2890轴距、前后轮距、底盘结构、轮毂配置以及完全同马力的电机,和G6相差5毫米的宽、高,但却有着和G9一样的车长(4892mm,准确来说比G9还长1毫米,这让G7做到了比G9还大的后备箱)。可以想见G7的研发效费比应该是很高的。
G7的出现,让一部分G6和G9车主抱有微词。
G7有比G6更大的车内空间,领先的智驾芯片,电吸门,后排座椅电调通风按摩,底盘上多了液压衬套,以及CDC,售价只贵了两万。
G7有不比G9小多少的空间,领先的智驾芯片,少了方向盘电调,少了威巴克双腔空悬,少了顶配双电机和大电池,但价格便宜了整整7万。
更不用说G7与华为合作的的ar hud,虽然有一部分人觉得仪表屏换hud是退步,但特斯拉已经用销量证明,纯电汽车用户对科技感的接受度更高,甚至没有仪表屏都行。
部分G6、G9车主对G7的“背刺”感,恰恰证明G7在20万这个价位区间穿插精准。
小鹏G7的定价是19.58~22.58万,小鹏G9的定价是24.88~27.88。而在各种消费补贴和终端优惠下,定价17.68~19.88万的小鹏G6,目前是可以做到15万+落地的。也就是说,小鹏在15到27万价位区间的纯电SUV领域里,已经编织出了一张高密度的网——要双叉臂小车身的灵活,还是要更大的行李箱,更注重前排权益,还是后排舒适,喜欢空气悬挂,或是疑虑其寿命更倾向机械螺簧,想要仪表屏或是想要HUD……都可以在这张网里各取所需。
小鹏现阶段没有布局大六座全尺寸SUV,这是一个在纯电领域尚未取得市场认可的赛道,之后可能会用增程版来打,或是摸着理想i系列过河。
对有六座七座需求,或是预算更高的用户,小鹏也能给出性价比相当高,销量放在总MPV排行榜(包含燃油、混动、纯电)里也有一战之力的产品——售价35~40万,曾多次登顶纯电MPV销量第一的小鹏X9。
精耕15到27万档,15万以下有mona m03,35万以上有x9,小鹏有着比较全面的纯电体系,且每一档都有销量良好的产品,看起来,第四张王者局的入场券,小鹏稳拿?
不一定。
三
传言李斌在年初内部会上摔了杯子,说:“我们差的不是4万块(指定价),是让年轻人觉得开蔚来不酷了!”
小鹏的第一辆车是G3,但是让小鹏成为“蔚小理”的车是P7。P7能火出圈,就是因为酷,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它是市面上唯一的“科技轿跑”。轿跑造型外面看起来酷,科技配置车内用起来酷,30万落地的价位依然取得了相当销量。
2024年3月小米SU7上市,很多小鹏P7车主惊觉此时此刻恰如彼时彼刻——同样是科技轿跑,同样有高饱和度车漆,还有同样“降级”的车内空间。P7改款P7i试图加入剪刀门来强化“酷”,但在su7摧枯拉朽的势头下没能突围。
反观这次发布的小鹏G7,是一个完完全全的实用主义产物。颜值和G6差不多,说不上难看,但在车流里完全没识别度。内饰比G6、G9年轻一点,但也属于中规中矩不出错。G7的科技感主要来自ARHUD和“L3级芯片”,不过后者尚未正式装车,前者只有驾驶者自己才看得见。
总之,G7就像容易被发“好人卡”的那种类型,哪哪都不错,就是提供不了情绪价值。而YU7仅凭颜值就会让人冲动下单,甚至让预算不足的用户都觉得“也就”比G7多花了3万“而已”。
这其实是件挺吊诡的事,挽救小鹏的两款车型,第一是mona m03,其次是P7+,这两款轿车颜值都不错,至少不是“公版”造型——就算撞脸也是跟更贵更罕见的极星撞。行驶在路上,mona的雷神之锤车灯、P7+的屁股叠尾,识别度都很高。

2025年小鹏还会推出大改款P7,就目前披露的图片看,又是辆高颜值酷轿跑。而不知何故,到了SUV上,小鹏竟展现出一种对成功路径毫无依赖的姿态,三款车都完全放弃颜值而选择空间与成本,门把手出风口之类的细节设计也是不求有功但求无过。小鹏倒是还有一款造型别致、科技感强烈的MPV X9,但是价格又上到了35万。
如果是因为研发周期时间差导致,那么小鹏应该快速调整过来。随着车价的整体下调,10万出头就能买到刚需型中型车,现在消费者对20万级别的车也要求情绪价值——且越年轻的消费者越倾向悦己——而小鹏这个品牌名与形象,和小米一样必须依靠年轻人来攻城掠地,五到十年都不要想着去啃商务、中年市场,只会事倍功半。
G7发布的第二天,小鹏股价下跌7%,这大概能反映出某些情绪。如前所述,性价比不是小鹏的长远发展之道,因为再“经济适用”下去,就要面对纯电SUV价格守门员零跑——而零跑在客单价这么低的情况下,还上车了激光雷达和主流芯片,还实现了季度盈利。何小鹏再怎么“压榨”王凤英恐怕也很难和零跑贴身肉搏。
蔚来和小鹏都宣称要在2025年第四季度实现盈利,而这个目标对小鹏来说其实远不如“重新酷起来”重要,只有让年轻人觉得酷的小鹏,才可能拿到纯电SUV王者局的入场函。
四
从销量、盈利、品牌溢价等综合维度看,理想是新势力品牌里无争议的第一,将过去并称的蔚来、小鹏甩开一个甚至两个身位。但最近两年,理想被华为贴身跟打,缠斗得相当难受,尤其是鸿蒙旗舰问界M9的销量,已经日常超越理想旗舰L9——准确地说,在刚刚过去的6月份,问界M9单款交付量超过了理想L9+L8+MEGA。
理想i8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目前我们所知的是得益于纯电布局,i8的车内空间会大于L8,甚至达到L9水平,定价会贴着L8的32.18-37.98万,因为在双电机四驱上不作妥协,可能会高二三万——这也是目前最理性的推测,因为i8没有竞品要打,在它之前的所有全尺寸大六座纯电SUV,都没能取得销量成功,i8没有定低价的商业逻辑。
9月推出的i6,价格则会取决于i8的市场表现,因为i6会有单电机+磷酸铁锂电池版,所以一旦i8表现不及预期,i6向下的弹性更足。
以我的判断,i8的产品表现取决于能复刻多少比例的MEGA。超出肯定不可能,MEGA home投入了大量资源,而且销量刚有起色,让i8去下克上MEGA不符利益。可能会有一些新的细节和设计,但整体上会遵循已经分明的理想产品等级,在续航焦虑这个大型纯电的核心痛点上,则会争取超越mega水平。

作为被摸着过河的那块石头,i8一定会是款里程碑式的产品。如果成功,理想将同时拥有现在和未来,如果失败,理想就要继续陷入与华为的缠斗——并逐渐落入下风。MEGA首发不利时,李想在内部OA下“罪己诏”,说自己误以为理想“已经完成了从0到1的构建”。翻译成外部能听懂的话,就是他以为理想已经有了足够的品牌力,足够的口碑积累,结果最后发现没有——关注理想的用户比预期的更保守,而销售卖得也比华为辛苦。
五
纯电SUV的王者座席上,特斯拉已经端坐了太久,并且得益于对全球(而不是一国)科技精华的吸收,在可以预见的将来,只要马斯克不出大事,特斯拉的品牌力就会一直延续下去。
小米用颜值开路,用运动性能自证。SU7打出炸裂口碑,再由YU7承接了这份滔天流量,提前加冕为王。但小米的危机是容错性低,无论是小米汽车,还是小米汽车董事长,都不能犯大错。
零跑抢占下沉市场,并给自己赋予了合资属性,成了草根之王。但是零跑无法高枕无忧——2025上半年,自己的价格舒适区间内出现了一些新变数,10.98万起售的广汽丰田铂智3X上市3个多月,订单超3万;东风日产N7作为中大型电车,和零跑C01一样11.98万起售,上市50天收获2万订单……老牌合资调整强化了本土化策略,正在强势归来。
很多车企高管都表达过做到前10乃至前5才有活路的观点,细分到纯电SUV,它是未来最大的一块市场,是核心中的核心。
理想和小鹏离核心里的王座圆厅很近。
而华为、吉利、长安……以及看似玩票纯电,其实已经是全球第二大动力电池厂的比亚迪,离理想和小鹏也很近。(转载自autocarweekly)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