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金融时报消息,OpenAI和微软正在重新洽谈数十亿美元的合作条款。这场谈判旨在让OpenAI能够进行未来的首次公开IPO募股,同时保护微软对前沿AI的访问权限。
微软作为OpenAI最大的支持者,是其重组从非营利转向营利的关键阻碍。
在商议过程中,一个关键问题是,作为对其至今已向 OpenAI 投资超过 130 亿美元的回报,微软将在重组后的组织中获得多少股权。
据多位了解谈判情况的人士透露,双方还在修订一份更广泛的合同条款。这份合同是微软在2019年首次向OpenAI投资10亿美元时起草的。
目前这份合同的有效期至 2030 年,涵盖了微软对 OpenAI 的知识产权(如大模型和AI产品)的访问权限,以及产品销售的收入分成。
三位直接了解谈判情况的人士表示,微软提议放弃其在 OpenAI 新营利性业务中的部分股权,以换取对 2030 年之后开发的新技术的访问权。
这笔交易对 OpenAI 的重组至关重要,并且可能决定这家处于构建大模型的科技公司的未来。所以,微软对于OpenAI未来的发展至关重要。
OpenAI重组
上周,OpenAI 放弃了有争议的公司转型计划。该计划原本将取消非营利董事会对该集团的最终控制权。不过,它保留了将其商业部门转变为公益公司的计划。
这种公司模式已被 Anthropic 和埃隆・马斯克的 xAI 等竞争对手采用,这将使 OpenAI 能够向投资者提供公司股权。一位接近该公司的人士表示,这一变化是投资者的关键要求,并且将确保“未来能够进行IPO”。
尽管双方仍是紧密的合作伙伴,微软将 OpenAI 的技术嵌入其软件产品中,并为其提供大量AI算力和资金。但 OpenAI的雄心壮志已加剧了与最大支持者之间的竞争。
OpenAI年初与软银、甲骨文等合作伙伴建立自己的庞大计算基础设施“星际之门”(Stargate)。
据一位微软的高级管理者称,“争执部分原因在于,OpenAI 对微软说‘给我们资金和计算能力,然后别管我们,只要享受与我们共同进步就好’。这自然会导致紧张关系。”
而一位接近 OpenAI 的人士则表示:“微软仍然希望(这种转变)能够成功。并不是一切都变得糟糕,陷入公开战争。只是谈判艰难,但我们有信心能够完成。”
OpenAI救星——微软
在2018年,马斯克因为理念不同离开OpenAI,让其陷入了孤立无援的状态。在2019年,7月22日微软向OpenAI投资了10亿美元,将其拉离了生死线,并正式开启“大模型狂奔模式”。
同年,OpenAI发布了GPT-2模型,引起了业界广泛关注。GPT-2在许多自然语言处理任务上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但也因其潜在的滥用风险而在发布时受到了限制。
2020年,得益于微软的资金和技术支持,OpenAI加快了研究进程发布了当时世界上最强大拥有1750亿参数的GPT-3模型,在文本生成、摘要、问答、翻译等多种任务上表现出色。
2021年,微软将GPT-3实现商业化内置在Microsoft Power Platform 低代码产品矩阵中,并通过该模型开发了低代码语言Power Fx。
所以,微软除了是OpenAI的投资者还有知遇之恩,在整个公司的发展和产品迭代方面发挥巨大作用。如果没有当年微软的10亿美元,可能我们就无法看到现在对全球影响巨大的ChatGPT。(转载自AIGC开放社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