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2日,正式上线53天的京东外卖日单量突破1000万单。这一成就的背后是京东通过商家免佣、提高外卖员待遇、强调外卖品质等对美团形成的舆论组合拳,以及新一轮的百亿补贴。
但就在一周之后,淘宝突然宣布加入战局。不同于京东的花式公关,淘宝的打法简单粗暴——更给力的优惠,更大额的红包。此前财新援引内部人士称,阿里此次外卖大战的补贴“子弹”或高至200亿元,比京东来得更猛,效果也更加立竿见影,上线仅六天,淘宝闪购的外卖日单量就超过了1000万单。
这场新的外卖补贴大战,淘宝为什么非跟不可?
值得一提的是,外卖这门生意,阿里一直没下牌桌。早在2015年,阿里上线口碑外卖,2018年收购饿了么,将口碑与饿了么合并,目前在外卖市场位居第二,市场份额33%。
只不过这次,阿里将饿了么的外卖供给开放给了淘宝主站内的“淘宝闪购”,不仅通过大额红包抢夺市场份额,还在将外卖流量转移至淘宝主站——在杭州阿里西溪园区附近,同样点一杯库迪咖啡,淘宝闪购要比饿了么便宜1-2元。
京东和淘宝先后加入外卖战场,显然不是为了赚外卖这份钱。饿了么至今仍未盈利,美团的外卖利润也堪称微薄,如今电商平台重新加入外卖战场,目标还是为了电商生意本身。
一财商学院院长黄磊表示,数字零售围绕着“多快好省”四个字展开竞争,但近年来,各大平台分别通过商家争夺、品牌自营以及低价竞争等战役实现了多、好、省的同质体验,而围绕着“快”,仍有新故事可讲。
早年间,京东通过自建配送体系,靠次日达和半日达建立了“快”的核心竞争优势。2020年的双11购物节,京东当/次日达订单已经占据了全部自营订单的93%,但即时零售比当日达来得更快——通过连接线下店和前置仓,可以将配送时效压缩至30分钟至1小时。2023年以来,即时零售保持年化20%以上的增长速度。
而这种高速增长的电商形态,居然是由美团占据主要地位。2024年,京东和淘宝分别将秒送和小时达上线至APP首页,但并未能成功阻击美团闪购的高速增长态势。华西证券数据显示,2025年一季度,美团闪购不仅占据了即时零售约三分之一的市场份额,市占率第一,更是继续以同比23%的速度增长,不仅与饿了么保持规模差,更让京东丢失了原有优势。
不同即时零售品类的适用场景
数据来源:《美团闪购FAST白皮书》
蓝鲸新闻曾报道,在2025年Q1的一次内部沟通会上,美团闪购管理团队公布其3C家电订单量接近京东全站四成。虽然在订单金额上还有差距,但美团已经开始在京东的主阵地上攻城拔寨。此次京东率先发难,本质上是一种不得不做的防守策略,以京东秒送为核心的即时零售,也需要补全外卖这一块业务版图。
而淘宝闪购此次前来,也带着整合阿里体系内即时零售商业的重任。淘天商业集团的淘鲜达、本地生活业务的饿了么原本分散在各个业务部门,如今这些即时零售业务已经全面由淘宝闪购团队负责,而外卖正是淘宝闪购出道时扩大声量的利器。
除了补全即时零售拼图之外,用高频的外卖为低频的传统电商引流也是目的之一。《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网络购物人群占网民的比例已经达到了87.9%,随着电商人群总量逼近天花板,电商平台的获客成本也在水涨船高。
天风证券曾测算过各大电商平台的获客成本(年销售费用/年新增活跃买家),结果显示2014年阿里的人均获客成本为55元,而到了2023财年人均获客成本已经高达1397元,同期京东的人均获客成本高达3569元。外卖作为更高频的需求,获客成本显著低于传统电商——吸引一个新客,很可能只需要一杯免费的奶茶。
这也是阿里将外卖流量从饿了么转移至淘宝闪购的原因之一。目前无论是淘宝还是京东都把外卖放在了主站的二级入口。用户进入淘宝和京东APP主站后,首先看到的是商品的推荐页,点开闪购后才能进行外卖下单。在京东外卖上线初期,不少用户曾在短视频平台反馈,找不到京东外卖入口。但当补贴大战行至高潮,再隐蔽的入口也能被找到,用户也成功培育起了点外卖就打开主站的习惯。不难预料,往年伴随618到来持续升高的电商流量成本,今年能靠外卖打下来。

外卖补贴并不是一个无底洞,在单量规模上升之后,也有机会凭借算法进行消化。财报数据显示,2021年美团配送业务单笔亏损0.97元,但是到了2023年上半年美团已经将单均配送亏损控制在了0.56元。2021年以来美团先后七次公开骑手算法,通过完善分配规则,并根据供需情况动态调整配送费或补贴,平衡用户需求和骑手收入,从而提高配送效率,降低配送成本。再叠加美团6%~8%的佣金收入和外卖闪购的广告营销收入,实现了外卖业务的自我造血能力。
美团并未单独公布外卖业务的盈亏情况,而是将外卖、酒旅、团购和闪购等综合归类于本地商业。2024年美团本地商业的净利润率为20.9%,而摩根大通的全球外卖行业报告测算显示,美团外卖业务年度净利润率约为2.8%。外卖虽然并非盈利主力,但是能够源源不断地为高毛利的酒旅业务和近场电商输送流量,以协同方式带动整个业务板块实现盈利。
这场外卖大战能够走向何方,目前尚无定论,但是淘宝入场,无疑会让战线无限期拉长。
谁能够在这场外卖大战中存活,还是看谁能最终实现外卖业务的自我输血,而这一目标能否实现又取决于订单规模——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要知道,饿了么即便拿下33%的外卖份额,依然未能实现盈利。
美团凭借先头优势,已经走出了外卖的亏损泥潭,而淘宝闪购接入的仍然是饿了么外卖服务,叠加饿了么本来的市场份额,有望继续优化规模效应,2024年京东实现净利润413亿,外卖百亿补贴已经消耗了京东1/4的年度利润,无论是为了饿了么还是淘宝,阿里都有意愿把这场突击战,打成更长期的拉锯战,只是不知道这场仗,京东还愿意打多久。(转载自一财商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