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加载中...
李书福的商业逻辑变了
宪深说车 2025-05-09 08:14

吉利汽车掌门人李书福,早年以汽车“疯子”闻名,近年来一直以成功企业家形象示人。

他对汽车行业发展,特别是企业间的并购重组有深入研究。多年的实践,让他炼就了敏锐的商业嗅觉。

从去年开始,李书福的商业逻辑变了。吉利开始战略聚焦,回归一个吉利。

李书福把放养的孩子召回家,背景是汽车行业格局已经发生沧海桑田式变化。

而吉利目前并不是本轮变局的引领者。

吉利不到90万辆的新能源汽车规模,而且是各自为战的“散兵游勇”,无论如何也不可能和一个研发体系、400万辆新能源规模的比亚迪相抗衡。这是吉利和头部新能源企业的地位差距现状。

很多传统汽车集团已经放弃和比亚迪比规模,但吉利显然不甘心。

在吉利汽车集团体系内,能够成功打造吉利银河新能源品牌,可能已让李书福坚信,外在形象独立的新能源品牌,内在也可以和燃油车在一起。

之前认为很难走通的路,可能时机未到。

4年前,对于中高端智能电动车,在传统公司体系内直接孵化,甚至利用原有渠道销售,并无成功的案例,加之吉利几何C的尝试并不成功,让李书福下定决心独立推出极氪品牌。

4年过去了,理想、问界已取得盈利,极氪亏损的窟窿依旧很大,多款叫好不叫座的产品已难以破局,重新抱团取暖已经是无可回避的选项。

继2月14日,极氪和领克合并后,5月7日,吉利汽车集团宣布,极氪将与吉利汽车实现完全合并。

吉利希望获得极氪品牌完全控制权。目前吉利已经拥有极氪约65%股权,计划回购其余股份并从纽约证券交易所撤出。

很难说在2月14日前,李书福就想好了极氪要从纽交所退市。

李书福回应极氪回归吉利汽车集团时表示:“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和日益复杂的经济环境,我们将审时度势、根据《台州宣言》精神,持续推动汽车业务整合,回归一个吉利。同时我们仍将保持与美国和国际资本市场的密切沟通与合作。”

李书福提到的复杂经济环境,不排除中美关税摩擦、也不排除中国证监会释放的“创造条件支持优质中概股企业回归内地和香港股市”的大背景。极氪将极大可能成为市场热议中概股回流的“第一股”。

极氪回归既有外部因素影响也有内在运营的不得不。

自2025年初以来,受关税政策等因素影响,极氪市值下降了20%以上,销量同时遭遇低谷。

2024年,极氪销售22.2万辆,同比增长87%。全年亏损57.9亿元,有所收窄。

吉利是有自身和行业发展预见能力的,整合已快于市场半拍进行。今年1-4月,极氪品牌累计销售5.5万辆,同比增长12%,增速明显放缓,甚至4月已出现15%的同比下滑。

对于一个基数不高、抗风险较弱的品牌,两位数下滑意味什么,李书福心里比谁都清楚。被紧急调遣至极氪救火的营销老将林杰,能否在未来3-6个月稳住局面,或将成为极氪发展的分水岭。

放眼整个汽车行业,头部传统车企大多布局了高端新能源品牌,但像极氪这样单飞并在资本市场上市的几乎是独一份。极氪品牌放弃单飞,也将引发类似品牌重新思考未来。

吉利控股集团的战略聚焦,源于汽车行业内外大环境变动。技术端和产品端引发行业变革的机会在变小,重回汽车行业最底层的规模商业逻辑已势在必行。那些新能源与燃油车的关系问题、如何卖的问题等等,最终都不允许动摇成本和规模的根本逻辑。

极氪的回归是发展模式的倒退,但确是企业前行的不得不。(转载自宪深说车)

扫码下载app 最新资讯实时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