纠缠许久的几大互联网巨头,再次对决同一赛道,会发生什么?
5月6日,五一假期后的第一个工作日。尽管有不少网友反映淘宝闪购崩了,出现页面白屏、无法进入等问题,“淘宝免单”话题仍以45.3亿次阅读量,冲上微博热搜榜首。
这是一场事先张扬的布局。此前4月30日,阿里宣布淘宝“小时达”正式升级为“淘宝闪购”;5月2日,原定618上线的淘宝闪购,突然宣布在全国范围内提前上线;5月6日,淘宝闪购宣布联合饿了么向消费者免费送出1亿杯奶茶、咖啡等茶饮。

“从营销角度看,这是一次低成本的成功尝试。”在某互联网大厂市场总监看来,电商红利见顶当下,当京东和美团外卖大战吸引消费者、商家和骑手关注目光,阿里用低成本的茶饮切入外卖战,让事先张扬的“淘宝闪购”吸引消费者目光,正式加入竞争白热化的即时零售争夺战。
上述观察人士认为,另一方面,淘宝反常的急行军节奏,却也折射出掌舵者蒋凡的焦虑——去年11月蒋凡重回阿里核心,出任里巴巴电商事业群的CEO后,蒋凡带来的动作频频,但依然未能回答关键命题:当人口红利消退、流量成本高企,中小商家被竭泽而渔,淘天该如何找到新的价值锚点?
01
供给不足,或成最大桎梏
值得注意的是,淘宝闪购与美团闪购、京东秒送类似,均未采用独立APP模式,而是深度整合至主站核心入口。
从入口逻辑来看,淘系内部所有和即时零售相关的业务,将由淘宝闪购负责,饿了么全力协同——这意味着,蒋凡将会一手主导即时零售这一战。

这一设计,反映出当前电商行业对流量聚合价值的共识,高频业务作为流量入口,带动平台其他品类的销售转化,形成完整的商业闭环。
即时零售高频业务一向认为是餐饮外卖,而“淘宝闪购”选择先打奶茶牌的考量或许是,奶茶品类兼具高频消费与强社交、强流量属性,既是外卖场景中的“高频之王”,又自带传播效应;另外,产品标准化程度高,能确保用户体验的一致性。
“总体来看,这仍然是流量思维、平台思维,核心是通过短期爆发式流量刺激销量。”一位电商观察人士认为。
相关数据显示,截至5月5日20时28分,淘宝闪购单日订单量已突破1000万,上演了惊人的增长神话。
上述观察人士认为,流量思维总有瓶颈,从长期角度看,这并不能体现淘宝闪购在即时零售赛道的独特价值。并且,相比美团、京东,淘宝也很难取得优势。
众所周知,即时零售是把线下的消费场景搬到了线上,依托本地零售供给,满足本地即时需求的零售业态。比如,即时配送购买药品、手机甚至小家电等传统的“非外卖”品牌商品,成为很多年轻人的需求。
“核心是即时履约,因为消费者对时间的敏感度大于价格敏感,需求需要得到即时满足。”上述观察人士认为,决定这一切的关键,就是对城市毛细血管的控制权争夺。
这里的毛细血管控制权,不仅包括骑手运力,还包括末端几公里的供应链——前者是当前美团、京东的竞争核心,淘宝闪购也可以依托饿了么“蜂鸟即配”构建履约网络。从运力角度看,三者之中仍以美团领先。

但在后者争夺上,京东有“母子店”模式(1个中心店+N个卫星小店协同)的京东七鲜、京东到家,以及覆盖全国的仓储配送网络;美团有将“大仓”拆解为无数“小仓”的闪电仓(目前超过3万家)、小象超市,而“淘宝闪购”背后——虽然淘宝天猫有庞大的商家群体,但闪购主要依赖于本地商家、商超和品牌,和绝大多数商家没关系,饿了么此前规划是“近场品牌官方旗舰店”,盒马超市网点不足。
从这个角度看,供应链供给不足、品类不全,将成为淘宝闪购此后最大的桎梏——淘宝闪购类目目前主要依靠饿了么,来自其他业务的类目还很少,只有手机数码、服饰,和美团闪购、京东秒送相比,欠缺了不少。
“就产品本身而言,和此前饿了么相比竞争力并未提升多少。”一位网友如此评论。

尽管淘宝闪购宣称,其目标是要加速覆盖至 200 个核心连锁品牌,但具体能谈拢多少,以及这些品牌商家在全国有多少线下店铺和仓库做近场,目前都是未知数。
另一方面,淘宝闪购可能还难以解决白牌商品供给不足问题。“很多用户对即时零售的需求,比如药品、牙刷、数据线等等,以流量思维为主的淘宝闪购,目前很难满足消费者‘所见即所得’的需求。”
更重要的是,解决以上问题,需要长期的战略布局和内部协同——但阿里一贯以大规模组织架构变革频频,各部门及人员变动频繁著称,有多少战略落地不会变形,不会朝令夕改,也是外界疑问。
02
生态协同,蒋凡的最大挑战
即时零售这场仗,蒋凡并不好打。
“阿里最大问题,是管理层冗杂,山头林立,各自为王。”一位观察阿里多年的媒体人士说,蒋凡想把各即时零售业务线整合成一个整体,还需要花不少的功夫。“淘宝闪购、饿了么属于不同事业群,能否做到协同需要观察。”
这在即时零售布局上,就有很好的体现。过去十年,阿里较早布局即时零售,但因为战略摇摆、各自为政,生态协同成为大问题,历经从先驱到追随者的迷失。
作为彼时核心战略——新零售的一部分,阿里即时零售最早业务拓展可追溯到2016年开设的盒马鲜生。作为自营生鲜及日用品零售连锁超市,一度被市场视作新零售模式的标杆。

此后,阿里在即时零售的布局动作频频:2017年,天猫超市推出“1小时达”服务;2018年,阿里收购饿了么;2020年,同城零售事业群成立,上线“小时达”频道;2023年,淘鲜达与淘菜菜合并为“淘宝买菜”。2024年7月,淘宝闪购前身淘宝小时达全面上线,被部分人解读为对美团的“宣战”。
落子最多,也最为繁杂,但由于分散的供应链与组织架构导致效率低下,始终没有形成合力。高德、飞猪、饿了么、盒马鲜生等业务线各自为战,甚至出现同一商圈多家配送团队并行的情况。
在此过程中,一些业务布局无疾而终——淘鲜达在2023年5月被和淘菜菜整合成淘宝买菜,至今年业务陆续关停。
阿里在即时零售领域的战略摇摆,暴露出其对新消费趋势的根本性误判。
2016年,马云强调新零售是线上线下与现代物流结合一起创造的“新的零售业”,未来10年、20年,甚至将取代“电商”概念。
如今重新审视马云表达,虽然不赞同宗庆后生前对马云“新零售是胡说八道”的批评,但战略执行和落地上,却出现了多重致命失误。

在一贯平台化定位基础立场上,阿里新零售的落地形态,是通过赋能升级过往商业形态与生意模式——简单来说就是将“线上线下融合”的旧思维套用在新消费场景,这种将传统零售数字化改造的思维,与当下爆发的即时零售需求存在本质差异。
具体落地有两种模式,有媒体人士称其“平地起高楼”和“旧房改造”。前者是阿里从0到1,将盒马、小时达作为“新零售标杆”不计成本投入;后者是阿里通过资本并购,将数百亿资金砸向银泰、苏宁、大润发等传统零售企业,试图在大卖场、连锁商超中找到和传统电商的连接点,形成新的渠道。
但盒马太重,加上Know-How差异,靠它几乎不可能实现美团闪电仓那样的效率与规模——巨额投资的银泰、高鑫们,覆盖与触达仍只是非常有限的场景,且两种业态几乎没有实现协同。
更何况,这两种落地模式,严重低估了消费者的需求变化。埃森哲研究显示,超50%的95后消费者要求当日达,7%期待两小时内送达,这种即时性需求是即时零售爆发的重要原因,也是阿里模式难以满足的。

左右互搏、生态无法协同,消费者需求无法满足结果是,盒马等受困于高频消费场景的运营压力,而收购的线下零售体则沦为数字化改造的“半成品”。阿里最终被迫巨亏甩掉银泰、高鑫等多个业务资产,这也被外界认为是阿里“新零售”战略彻底失败的标志。
这或许是马云9年前没有想到的。高屋建瓴口号下,阿里集团、内部员工、合作伙伴,以及与之关联的零售巨头们,在这9年间前仆后继,深陷泥沼。
所以,这依然是外界最大的疑问:就像如今的淘宝闪购一样,彼时盒马是阿里新零售核心项目,其优先级甚至可能与淘宝、天猫持平,后来却被阿里所“抛弃”,盒马创始人侯毅也被迫卸任。那么,淘宝闪购未来的命运会如何?是否又一个泥沼?
03
蒋凡如何带领淘天重回王座
当然,无论是此前的盒马,还是如今的淘宝闪购,之所以被视为阿里重点工程,归根结底还是电商份额萎缩后,亟须寻到新的增长曲线,以稳固电商基本盘。
2024年第三季度,核心业务淘天集团营收990亿,同比增长1%。其中客户管理收入(CMR)同比增长2.5%,货币化率较去年同期持平。
以此推算,淘天GMV也就是增长2%左右,这远远低于当季全国网上零售额6.4%的同比增长。另外,根据“复旦消费大数据实验室”数据显示,天猫淘宝的市场份额仍位列第一,但已从2019年的66%缩减至38%。

基本盘之所以萎缩,既因为拼多多、京东、抖音电商等竞争对手的强势冲击,也因为战略错误、用人失当带来的生态失衡、内部混乱——先是蒋凡因为个人风波被调走,换上前台出身的戴珊,此后戴珊又被吴泳铭取代。比如,戴珊提出的价格力战略,就在内部未达成一致,各种声音下是内容生态失守,诸多商家受损。
兜兜转转,整个阿里看上去已无人可用,最后也只能押注到蒋凡身上。
蒋凡出任阿里巴巴新组建的电商事业群CEO这几个月,主要打出了以下几张牌:
一是让淘宝时隔7年后重回春晚舞台;二是在春节期间开了一场高管会,发起了一场“增长战役”,加大商家扶持力度,同时淘宝直播有所边缘化;三是4月初淘宝上线“淘严选”国货严选服务;四是4月17日,淘天推出全新的评价体系;五是在4月22日,淘宝正式宣布终止“仅退款”政策。
纵观上述策略,蒋凡动作都不算大,谈不上什么重大变革,甚至是小心翼翼、有迹可循。
比如,淘宝重回春晚是想赢取更多曝光、提高淘宝用户活跃度的短期营销行为;“淘严选”孵化自2018年推出的淘工厂;而优化营商环境、对商家的扶持和增长,是每个平台都在提及的事情。
可以看出,面对下电商全新竞争格局,哪怕是拥有“ 阿里最年轻合伙人”“阿里接班人 ”等诸多耀眼光环的蒋凡,想把流失用户夺回来,又谈何容易?
实际上,现在整个阿里的叙事重心,已经放在了“All in AI”上,整个电商业务,都不是最重要的核心战略——比如肩负淘天内容化、开拓新增长曲线重任的淘宝直播,在2025年主要服务于拉新促活、向优质商家推流这两个方向。这一新定位,被媒体解读为开路先锋,到后勤保障的边缘化。
这意味着,淘天基本盘有继续失守危险。
一个现象是,商家、用户信心并未全面重建。从去年张大奕关闭“吾欢喜的衣橱”、周扬青关闭“GRACE CHOW”开始,进入2025年,淘天商家们集体离开脚步还未结束。截止今年3月底,“李大米Lidami”之外,“We Margiela”“Ff5 official”、12年老店“井上梧桐”“可宋WANAN”等大批淘宝店铺……以及淘宝粉丝超57万的红人店“MAKI STUDIO”也发出了千字闭店通告。
“淘宝生态,始终给我一种竭泽而渔的感觉。”在淘宝开设美妆店铺的商家小C表示。
在这个背景下,原计划618上线,提前上线的淘宝闪购,被部分观察人士视为淘宝的背水一战。

“在互联网存量搏杀的时代,慢一步的代价可能就是永远失去参赛资格。淘宝这会再不入局,就得成美团和京东大战下的炮灰了。”有电商观察人士就认为,对蒋凡来说,淘宝闪购战略价值,不仅在于争夺即时零售的市场份额,更在于稳固电商基本盘。
“如果在即时零售市场占据一席之地,这或许可以帮助蒋凡证明,自己能带领阿里电商重返王座。”上述人士称。
这从一个小心思上可以得到印证:从淘宝闪购界面领取的红包,仅限淘宝主页进入的淘宝闪购渠道可用,单独进入饿了么APP,该红包却不生效,淘宝引流意图很明显。
但即时零售这场硬仗,蒋凡是否能打赢,答案只能在未来揭晓。(转载自极点商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