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关注科技互联网,那么最近几天,你一定听说过一款叫 Threads 的应用。
Threads
6 天前,它被 Meta( Facebook 以及 Instagram 的母公司 )所推出,推出 5 天后,也就是昨天傍晚,Threads 的注册用户正式超过了 1 亿人。
单从注册用户增长上来讲,这是一场空前的成功,它们仅仅花了 5 天,就做出了很多公司努力数年才达到的成果。
那么,这到底是一款什么样的应用?
它是一款与 Twitter 极为相似的应用。相似到什么程度呢?在用户使用的层面,只要你给 Twitter 换一下 logo、去掉话题词、热搜、翻译以及博文搜索功能,你基本上就得到了一个 Threads 。
甚至如果你在 Threads 里发一张 Twitter 的博文截图,你会觉得毫无违和感,不细看的话还会以为是原生的推流时间线......
所以,在外网,媒体称 Threads 是 “ Twitter Killer ”( 推特杀手 ),它明显是直奔 Twitter 腹地去的。
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Meta 的老板扎克伯格一直因在元宇宙上的失败而饱受嘲讽。
比如有博主吐槽 “ Facebook 花了 100 亿美元,怎么做出来的东西像 1997 年的产品 ”。
但,这次,扎克伯格用一个上线仅 5 天的产品,就抢走了马斯克家 Twitter 目标用户中的 1 亿用户,重新证明了自己。
那么,这个空前的成就,是怎么达成的呢?
不得不承认的一点是,Twitter 自己 “ 作死 ”,是 Threads 能迅猛增长的重要原因之一。
首先,去年马斯克收购 Twitter 之后,开始了堪称 “ 血腥 ” 的大裁员。
2022 年 10 月,Twitter 还有 7500 名左右的员工,而到了 11 月 16 日,员工数就已经变成 2900 左右了。
这些被裁的员工中有大量人员来自于审核、运维和技术团队,马斯克认为 Twitter 根本不需要那么多人。
在审核方面,马斯克认为为了 “ 言论自由 ” 应该相对宽松,并且认为应该用人工智能来提高审核效率,而不是堆积人力。
在运维和技术方面,马斯克的策略是给 Twitter 建立更新的架构、更新掉臃肿的老旧代码来提高效率减少人力。
从商业上看,这是不错的策略,有些 “ 治本 ” 的意图。
但,这个策略给 Twitter 的生态和平台稳定性带来了问题。
一些外媒分析,马斯克上任几周后,Twitter 上针对男同性恋的诽谤增加了 58%,反犹太主义语言增加了 61%,针对黑人的诽谤增加了两倍多,这些问题在 Twitter 目标用户所在的国家是比较忌讳的事情,同时,审核的宽松还让 Twitter 被大量垃圾广告帖子灌满,平台生态变得有些 “ 乌烟瘴气 ” 的意思。
而在平台稳定性方面,Twitter 裁员之后,大大小小的故障就没停过。2022 年圣诞节期间,Twitter 在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经历了超过 12 小时的大宕机。今年 2 月,根据 NetBlocks 的数据,Twitter 至少经历了 4 次大范围中断,而它在 2022 年全年才发生过 9 次。
除了平台生态和稳定性,Twitter 还吓跑了广告主们。
马斯克为了提振营收,推出了 “ 付费认证 ”功能,只要每月 8 美元,就能获得名字旁边的蓝 V 认证,这个举动让 Twitter 冒出了一大堆带认证标识的高仿号。
其中就包括全球制药巨头 “ 礼来 ” 的高仿号,一个蓝 V 高仿号在 Twitter 上发文宣布称公司 “ 考虑让胰岛素免费 ”。
这则推文让礼来公司的市值在两天内蒸发了 220 亿美元,随后,礼来公司暂停了在 Twitter 上数百万美元的广告投放。
根据 Pathmatics 的估计,截至今年 1 月,Twitter 前 1000 名广告商中约有 625 家已撤回广告投放,其中包括可口可乐、联合利华、Jeep、富国银行和默克等主要品牌。
广告主的撤出,让 Twitter 上的大 V 们开始有点军心不稳,因为商业生态会影响他们的收入。
最近,马斯克又 “ 整了个新大活儿 ”,让本就对平台生态和稳定性有些不满的用户们变得群情激奋:
未认证的账户每天只可以阅读 600 个帖子;
新的未认证账户每天只可以阅读 300 个帖子;
如果你花了 8 美元变成认证用户,那么阅读限制会变成 6000 个帖子。
600 个帖子看起来不少,但在这么一个短博文平台,深度用户很快就会刷光额度。
人们都把这个操作称为:“ 不充钱不给看 ”。
就在这个关键的节骨眼上,Threads 来了。
老天总会眷顾有准备的人,这话是真的。
其实,Meta 眼馋 Twitter 的市场,不是一天两天了。
2022 年 12 月,Meta 旗下的 Instagram 推出了一项名为 Notes 的新功能,用户可以通过该功能发布 60 个字符的短推文。市场认为,这是 Meta 对 Twitter 市场的一种试探。
很快,在今年 3 月,Moneycontrol 独家报道称 Mate 正在策划一款叫做 “ 代号 92 ”( Project 92 )的独立 App 来与 Twitter 进行竞争,该 App 会通过 Instagram 账号来登录。
5 月,彭博消息称 Instagram 已经与一些创作者( 博主 )就 Project 92 进行了数个月的讨论,产品有了雏形,但没有人看到过完整版本的 App。
6 月,Meta 公司高管在一场全员会上,向员工展示了 Project 92 的预览,但在会上并未给出项目上线的具体时间。媒体 The Verge 观看了这场会议,The Verge 描述说 Meta 的首席产品官 Chris Cox 管这个应用叫 “ Our response to Twitter ”,这有很强的对标 Twitter 的味道。
The Verge 在文章中释出的产品谍照
随后,有消息称,考虑到 Twitter 平台的动荡,Meta 在加班加点地对 Project 92 进行开发,以便尽快上线。
7 月 5 日,Meta 正式宣布推出这款产品,名字定为 Threads 。
有趣的是,Meta 的老板扎克伯格,时隔 11 年来首次去 Twitter 发了一个帖子,内容是一张意味深长的表情包:
这仿佛在叫板:正统 Twitter 在 Threads 。
正如前文所说,Threads 实在是太像 Twitter 了,除了比 Twitter 少了话题词、热搜、翻译以及博文搜索功能,基本没什么区别。
而它可以直接通过 Instagram 账号登陆,并且一键导入个人信息的便利性,更是在顺应 Twitter 后院起火这个 “ 天时 ” 的情况下充分地利用了自己的 “ 地利 ”。
Instagram 在全球拥有 20 多亿月活,总有人有短博文需求的对吧?
随便这么一导流,就导出来 1 个亿的注册用户。
有了 1 亿注册用户,很厉害,但是然后呢?
注册的用户再多,没有日活月活,这 App 依然也只是一个 “ 死城 ”。
3 年前,Clubhouse 刚推出时,人们也是趋之若鹜争相注册,但现在 Clubhouse 的状况远不如当时大家对它的期待。
Threads 也是如此,知危编辑部体验了几天 Threads,发现现阶段的 Threads 是没法 “ 吸住用户时间 ” 的,因为除了不停地刷刷刷或是发博文,你好像也做不了什么。
而这些出现在信息流里的博文,很多都是像你我一样的新用户,在随便发些有的没的的信息或是跟大家打招呼。
没有博文搜索、没有话题、没有热搜,你会没有什么目的性,刷了几个无聊的帖子就草草关掉应用,转去 Twitter 看别人 “ 吵架 ” 凑热闹。
Threads 为此贴心地推出了 “ 一键关注已在 Instagram 上关注的账户 ” 的功能,让你在来到这个陌生社区的时候能快速找到你所关注的 Ins 博主,这对普通用户和博主都是一件好事,博主能迅速在平台上有所积累,用户能迅速 “ 找到组织 ”。
